分頁: 1/1 第一頁 1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

要如何挑選好的棉被

[不指定 2011/05/17 15:31 | by henry ]
文/謝曉雲 攝影/呂恩賜

想一覺睡到自然醒,起身筋骨舒暢有活力,那肯定要在陪伴你三分之一人生的枕頭、床墊上下點功夫,精挑細選能睡得舒適滿足的產品。

參考電視購物台、翻一下郵購目錄,或是逛一圈大型量販店,到處都在賣強調能減少腰痠背痛、矯正不良睡姿的「記憶枕」、「記憶床」。

商品訴求的功能聽起來很有學問──「高科技材質能感溫塑型,幫助釋放壓力」、「符合人體工學,完全服貼你的身體曲線」、「低反彈力可以提供身體舒適的支撐」……,但這和睡個好覺有沒有關係?探一下價格,更讓人頭大,「記憶枕」有的300元就能帶回家,有的卻要你付出五、六千元,價差高達10~20倍,讓人不曉得哪個價位才合理。

而且,記憶枕、記憶床真如廣告所說,能預防睡姿不良、讓人睡了舒服放鬆嗎?

首先,先了解人體的頸椎和腰椎是往前凸,而胸椎及薦椎則往後凸,整體看起來是呈自然的S形曲線,因此平躺時,頸椎、腰椎容易懸空,需要良好的支撐,不然這兩處的肌肉會過度伸展、緊繃而受傷。

市面上這些號稱「記憶」功能的寢具,例如記憶枕,它的形狀是頭部接觸的部份比較低,而頸部下方這一塊高凸起來。理論上,這種產品材質的軟硬度會隨著溫度變化而改變(就是廣告上說的感溫塑型),所以枕頭和身體接觸時,因為溫度升高(人體體溫比周圍環境高),和頸部接觸的部份會軟化,然後順貼著頸部曲線而凹陷成形,讓頭、頸部被包覆的面積增大。「接觸面積變大,就能平均分散重(壓)力,不會讓某一點受力特別大而不舒服,」長庚大學醫學院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鐘賢解釋說。

至於「低反彈力」,是指頭、身體躺上去,枕頭和床墊不會馬上反彈(反彈也是一種壓力),而可以固定在一處,相對比較能穩定支撐。

聽起來,有這些功能的枕頭、床墊似乎對身體有不錯的保護作用。

設計不良反而讓頸部受傷

不過,市面上不是每一件說自己有這些功能的產品都有作用,王鐘賢明白指出。有些設計不良,根本不能熱感應(遇熱不會順頸部曲線軟化凹陷),一躺下去,反而讓凸起的枕頭壓迫頸部,變成睡覺時,頭部過度後仰而不舒服。

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柴惠敏就碰過一些睡了這一類產品而頸椎受傷不適的病人,因此她提醒大家,躺下去的當下覺得舒服最重要,如果睡不習慣,甚至隔天起來不舒服,不要扭曲自己的姿勢去適應新枕頭、新床墊。

至於廠商說,睡這種枕頭、床墊能預防腰痠背痛,甚至矯正不良姿勢,「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說有效果,」柴惠敏直言。

枕頭要高低軟硬適中

枕頭的高低適中,才能讓頸椎維持它自然的曲線,睡眠時也能徹底放鬆。

枕頭太高或太低,會讓頸部過於前傾或後仰,加重頸椎負擔,不小心就急性頸部僵硬(俗稱落枕);而枕頭太硬的話,頭、頸的重量無法平均分散,頸椎過度前凸,肩頸肌肉會僵硬不適,而且也壓迫血管,造成循環不良,傷害局部組織的健康,王鐘賢說。

相反地,如果枕頭太軟,無法完全支撐頸部,一躺下,整個頭陷下去,也會讓頸部周圍肌肉繃得很緊。「簡單而言,枕頭要選堅實而不硬,有支撐但不會睡了不舒服的,」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鍾佩珍建議。

如果經常「落枕」的人,王鐘賢和柴惠敏都指出,多半是枕頭不適合,應該考慮更換。但鍾佩珍有不同的看法。她的門診裡,因「落枕」就醫的病人,多數是前一天過度使用頸部肌肉,如熬夜加班、維持同一姿勢工作,或長時間使用電腦,但一覺醒來,發現落枕,把原因歸咎在枕頭上。如果枕頭的高低軟硬沒有偏離原則,鍾佩珍認為不容易因為枕頭而「落枕」。

打鼾和枕頭高低有關係

睡覺打鼾的人,或枕邊那個「受難者」大概會有興趣買一個「止鼾枕」回家試試,但睡了這個枕頭真的就能止鼾嗎?睡不對枕頭是不是會造成打鼾?

「對偶爾打鼾的人,止鼾枕有一點幫助,」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濘宏說。不過,他也指出,市面上很少止鼾枕做過研究、提得出報告說它的產品止鼾效果如何,大多數都無法提出證據,也沒有教消費者怎麼選擇及使用才有助於止鼾。

至於枕頭的高度確實會影響睡眠時呼吸的順暢,如睡太高的枕頭,舌頭會往後頂;睡太低的枕頭,下顎向上抬,會張口呼吸,造成打鼾。

選擇偏硬的床墊比較恰當

選床墊和挑枕頭一樣,不能太軟、欠缺支撐力,也不宜太硬,使身體局部承受太大壓力。

躺在床墊上,如果腰椎前凸得更厲害,表示床墊的支撐力不夠,柴惠敏解釋說。

如果睡的是彈簧床,太軟或者彈簧的彈力疲乏,身體會整個陷下去,造成肌肉一直繄繃用力,想把身體撐起來,這樣睡覺時沒辦法放鬆休息。

但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大致同意,睡在偏硬的床墊上比較不容易腰痠背痛或讓身體過度偏離自然曲線,造成傷害。

鍾佩珍會建議她的病人,外出夜宿旅館時,萬一碰上太軟、支撐力不足的床墊,寧可舖一層厚棉被睡硬地板上,第二天起來,會比睡太軟的床舒服得多。

有些人的確需要睡比較硬的床,如體重超重的人、老年人,才能獲得良好的支撐力,不會深陷軟床裡,使脊椎彎曲變形。

但是,太硬的床也不宜睡。

人在仰臥時,肩胛骨、屁股,及側躺時的腳踝和髖關節等處受力比較大,要是床墊太硬,會跟這些地方「硬碰硬」接觸,壓得不舒服。而仰臥時,腰部需要足夠的支撐,但床墊若是太硬,腰部會找不到支撐點而懸空。

什麼材質的枕頭、床墊最好,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說適合自己的就好。專家認為,要依個人的體型、重量、睡勢、習慣等,並掌握支撐力好、軟硬適宜、尺寸大小合適等基本原則去嘗試、挑選,不要輕易聽信產品宣稱的功能,也不要聽別人說好用,就認為也適合自己,因為不可能一種產品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解決所有人的問題。

「一般人相信廣告,買回去睡了覺得舒服,多半是心理因素,不見得這個枕頭、床墊有多神奇,」鍾佩珍不諱言。況且,不少人以為換個新枕頭可以睡得更好,沒想到不習慣,勉強適應,反而擾亂睡眠,搞了半天,還是換回原來那一種睡了最自在。

而且,市面上大多數的功能性枕頭、床墊是國外設計製造,所謂符合「人體工學」,也是符合外國人的「人體工學」,並不一定適合台灣人,「我們應該發展自己的人體工學資料庫,」柴惠敏認為。

回歸基本原則,謹慎挑選,才能找到伴你夜夜好眠的寢具,睡出健康活力。
Tags:

懶人有藉口! 摺棉被易發霉

[不指定 2011/05/17 15:31 | by henry ]
睡覺起來,很多人都不喜歡折棉被,現在有更好的藉口了,網路上有個說法,人睡了一整夜,皮膚排出的汗水和熱氣,都會被棉被吸收,至少有200C.C,如果棉被折得小小的,反而會讓棉被變得很潮濕,我們今天作了實驗,發現折好的棉被,確實濕度比較高,醫師也說,棉被潮濕容易有霉菌和塵蟎,建議棉被不必折太小。

吳媽媽帶著兩個兒子睡午覺,小的又哭又鬧,眼淚口水全沾到了棉被上,大的也不安分動來動去把媽媽累壞了,三個人都穿長袖還共蓋一張棉被,結果越睡越熱,一覺起來額頭上都出汗了,睡覺起來媽媽習慣把棉被對摺再對摺,雖然是個好習慣不過棉被折得太整齊,可能會讓棉被更潮濕變得更厚重,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都會排出汗水和熱氣,棉被的濕度居然這麼高,如果再把棉被摺成小方塊,濕氣就更不容易蒸散。

醫師提醒,這樣的棉被確實對人體有害,沒想到睡七小時,皮膚所排出的水份,居然有200C.C,長久下來棉被上可能都長了霉菌和塵蟎,所以不喜歡折棉被的人,現在有了更好的藉口,不過如果是當兵的人,沒辦法軍中規定棉被一定要摺成豆腐干,這也難怪阿兵哥的棉被,都缺乏彈性而且又臭又濕。
Tags:
分頁: 1/1 第一頁 1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